4月26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学教指委)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承办的法学教指委2025年工作会议(扩大)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与课程体系建设”为主题,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有关文件精神,深入研讨新时代法治高校建设、法治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法学教指委主任委员徐显明,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校长马怀德,副主任委员叶青、王新清、付子堂、杨宗科、潘剑锋、刘仁山,教育部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法学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陈寿灿等出席会议并作主题汇报。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同步举行,会议由马怀德主持。
会上,陈寿灿教授作题为《扎根于法治浙江实践的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群建设》的主旨汇报。陈寿灿系统介绍了浙江工商大学近年来围绕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展的教学与宣教工作,分享了学校在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培养、教学实践和对外帮扶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学校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贯彻、宣传阐释作为党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抓手,秉承“教学相长、以教促研、宣教结合”的教学理念,已形成覆盖专业必修课、通识课、培训课、党课以及援疆“金课”等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群,并持续彰显具有浙江特色的宣教成效。
其一,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建设的体系性。陈寿灿指出,课程建设必须依托完善的制度和组织保障。浙江工商大学先后多次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教学研讨会,搭建以团队协作为核心的多层次课程框架;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纳入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实现课堂教学与科研指导的无缝衔接;并通过制定专项规划和评估机制,确保各层级课程建设有序推进、规范发展。
其二,扎实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群建设。在课程群建设方面,学校坚持必修课、通识课、培训课、党课和援疆“金课”并重推进,努力实现资源梳理、案例整合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课堂上紧密围绕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的法治论述,阐释“法治浙江”到“法治中国”、“平安浙江”到“平安中国”的内在逻辑与思想传承;引入法治浙江的典型案例,帮助学生把握国家法治大势与浙江地方法治特色;组织援疆宣教团队。以陈寿灿教授、苏新建教授、高一飞副教授、章安邦副教授等为骨干的“习近平法治思想宣教团”连续四年赴新疆理工学院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授课,针对当地法学专业建设在师资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给予精准支持,全方位助力当地法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
其三,扩大习近平法治思想课程教学的影响力。陈寿灿强调,浙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做好循迹溯源与传播是扩大习近平法治思想教学与影响力的重要路径。为深入挖掘“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浙江”的历史溯源,学校积极参与中国法学会等学术机构对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与论证工作,其成果获得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和中国法学会工作会议领导的高度肯定。此外,学校持续深化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交流传播工作,将“第二课堂”作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教普及的前沿阵地。学校学科带头人陈寿灿教授领衔相关团队积极开展省内外第二课堂教学工作,围绕“制度化+多元化+常态化”思路整合校内外红色基地、学术平台和实践基地,面向全国组织研学实践、专家讲座与志愿服务,有效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育人与协同育人“双向提效”。
法学教指委主任委员徐显明从课程导论、为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如何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辩证关系四个维度,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思路与实施要点,并对各校的积极实践探索、对我校课程群建设成果等给予高度肯定。我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核心,立足浙江法治实践,贯彻“融入课堂、协同育人、示范引领”的教学方式,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师资专业能为抓手,不断完善课程群体系。面向未来,团队力求以更为系统化、规范化、特色化的建设成效,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浙江经验。
版权所有 ©2017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 Reserver. Email:law@mail.zjgsu.edu.cn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联系电话:(86)571-28008182 浙ICP备05073962号 浙公网安备33011802000512号